您正在访问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平台:88.205.123 前往国家顶级节点服务平台查询
13654217679
首页 > 行情数据 > 潘家华:碳交易市场要传递出“碳有价”信号,逐步做到碳减排

潘家华:碳交易市场要传递出“碳有价”信号,逐步做到碳减排

2022-11-11 10:46         评论(0人参与)
 

在近日举行的“2022年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气候变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独立科学家潘家华做了题为“超越净零碳”的主旨报告。他表示,“净零碳”的本质就是碳中和,即人为的排放跟人为的移除达到一种平衡,实现温室气体“零”的净增量。

“我们并不仅仅是为了零碳而零碳,零碳是发展,零碳是机遇,零碳是我们的未来”。潘家华称。

潘家华表示,恰如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是碾压式的替代,“净零碳”对“高碳”的替代也将是碾压式的。对于中国来说,实现净零碳最有效的方式不应是“弯道超车”,而是要“切换赛道”:从化石能源切换到零碳的可再生能源赛道。

在回答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关于如何看待我国碳交易市场的提问时,潘家华表示,碳交易市场最重要的效果在于释放市场信号,告诉人们碳是有价格的,需要逐步做到碳减排。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建立至今已有17年,但从其发展情况来看,尽管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作用非常有限。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碳价格的波动跟随政治政策管制:要求短期实现高减排,碳交易价格就会提高,而要增加企业竞争力,管理就宽松些,碳交易价格就会下降。

“碳交易市场与其他的资本市场不一样,没有造就一个亿万富翁,在碳市场中发财、做大做强的美梦还是别做了。”潘家华称,欧盟碳交易市场在操作层面带来的经验是要抓大放小,要让大型企业生产车间来参与交易,但这些操作在统计监测的技术层面就比较复杂,交易成本特别高。

综合来看,我国的碳交易市场还是要明确传递出碳是有价的信号,而且面向零碳目标,碳最终要退出。从产业看,如果2060实现碳中和,那么碳市场也将会寿终正寝。

近年来全球多地发生的能源短缺现象,令可再生能源能否挑起能源安全大梁备受质疑。对此,潘家华认为,这说明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力度还不够,应该更积极地大力推动。

“像欧洲能源危机,这是因为传统的化石能源是点状分布,很容易受到控制和垄断并形成一种地缘政治的工具,但风、光却是无限的,是不受地缘政治垄断和控制的。像今年西南地区的拉闸限电,水电不足的时候,我们最强的能源就是太阳辐射能热,能将太阳辐射能高效转为电能的话,还会缺电吗?”

发展绿色经济,如何才能调动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其中呢?

对此,潘家华表示,传统的化石能源领域对资金要求比较高,一个项目动辄几十亿甚至数百亿元,社会资本在其中很难施展拳脚。一方面,这些项目投资资金体量大,另一方面,还有可能存在制度或者技术门槛,但在可再生能源赛道里情况就不一样了。可再生能源包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储能等诸多领域,显著的特点是空间大、多样化,相比于传统能源体系,来自社会的民间资本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投资发展的领域。

潘家华表示,在新能源发电技术上,中国企业已具备产能、规模及市场竞争力——全球十大动力电池生产商中国占六家,全球十大风机制造商中国占六家。未来,需要做的是在原创技术上进一步发力,更多地“走出去”,形成中国的话语体系、中国的标准和中国的影响。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猜你喜欢

相关评论

好评
0% 0
中评
0% 0
差评
0% 0
       匿名发表     (内容限5至200字)     当前已经输入 0
  • 暂无评论

资讯排行

热搜新闻词

产品快报


首页 化工头条 化工产品 求购化工 企业名录 招商加盟 行业展会 人才招聘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沈阳浩宇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备案号:辽ICP备2022004709号-6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有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